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依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 ,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思路
1.将课程思政体系纳入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之中。坚持育人和育才相统一,不断完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教学体系和内容体系,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
2.将课程思政建设纳入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之中。以课程育人为统领,以两性一度为标准,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一流本科课程的重要内容。
3.实现课程育人水平与课程教学水平同步推进。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全面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水平。
二、工作目标
1.推进课程思政全覆盖。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在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形成课程思政理念的广泛共识,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全面提升,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体制机制基本健全,立德树人成效进一步提高。
2.强化教师、课程和课堂三个基本要素建设。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院系、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
3.充分挖掘和利用课程思政元素。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继承和发扬吉林大学“厚基础、重实践、严要求”的办学传统和历史文化,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塑造品格,培养有家国情怀,有品判性思维,懂交流、善合作,有创新、创造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工作内容
(一)打造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1.明确课程思政建设内容重点。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吉大传统精神和文化教育。
2.将课程思政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落实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一级学科、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明确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的培养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不断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学习效果。
3.发挥通识课程的育人功能。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促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重新构建通识教育体系。建设一批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质、科学精神、宪法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和认知能力的通识教育课程、跨学科课程和精品在线课程。加强艺术和体育教育,打造一批有特色的体育、美育类课程。
4.构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体系。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在专业实践课教学中,突出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5.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促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建设,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其它学院协同联动,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共同体,思政课教师与专业教师结对共建,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6.加强社会实践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将部分社会实践类课程纳入专业培养方案,注重教育和引导学生弘扬劳动精神,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实践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构建层级递进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丰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资源,注重让学生“敢闯会创”,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和创业能力。
7.构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一体化建设体系。完善第二课堂一体化理念和机制建设,构建由思想成长类、社会实践类、创新创业类、文体艺术类、社团活动类、能力拓展类构成的第二课堂体系,全面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办好“青年文化书院”、“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开展“思想•理论•人生100讲”,分领域举办各类“大讲堂”活动。大力扶持“青马工程”建设,支持学生社团发展,开展“互联网+”“挑战杯”等高水平赛事,持续打造原创话剧等高水平校园艺术作品。
8.加强吉林大学办学传统和红色精神文化教育。对接学校实际,不断丰富课程思政建设的吉大内涵。注重把吉林大学“又红又专”的历史底蕴、“学科综合”的独特优势,学校红色渊源和爱党爱国的厚重历史,融入到课程思政建设之中,构建具有吉大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打造一批吉大烙印品牌课程。
(二)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内容体系建设
1.强化各类课程发挥育人功能。以学院为主体,结合不同学科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分类组织实施课程思政建设,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实施“创新示范课程建设计划”,以课程建设为基本载体,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作为一流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培育一批社会实践“金课”,促进专业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有机统一。
2.根据不同学科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将课程思政列入课程大纲标准。在2018版培养方案课程大纲基础上,组织制定2022版课程大纲,对照《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根据文学、历史学、哲学类,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类,理学、工学类,农学类,医学类,艺术和体育类等不同专业课程建设目标,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课程内容体系。
3.继续加强专业引导性课程建设。全面实施新生研讨课、学科导论课和就业指导课等专业引导性课程建设,以价值塑造、方法引导为核心,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具备稳定的专业意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实现专业引导性课程的学生全覆盖。
4.搭建课程思政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丰富课程思政资源。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搭建全校性课程思政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引导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典型案例、生动故事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为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提供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
(三)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
1.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拓展课程思政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将生动案例、典型故事,感人事迹融入课堂教学,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的水平。完善形成性课程成绩考核评价体系,将课程思政目标合理纳入成绩考核内容之中。
2.健全课堂教学管理体系,规范教学过程管理。严格课堂管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风意识。加强诚信教育和学术道德教育。
(四)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
1.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强化教师的教书育人意识,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法律职业伦理、工程伦理、医学人文教育等专题培训。
2.加强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建设。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师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师德师风、教学能力专题培训等。持续开展“我的学生 我的课堂”主题交流活动。
3.充分发挥各类基层教学组织、教师党支部作用,建立课程思政集体学习、团队研讨、学习交流制度。倡导院士、国家级教学名师等带头开展课程思政建设。
4.构建课程思政建设交流平台。开展经常性的典型经验交流、现场教学观摩、教师教学培训、专家报告、教学工作坊、教学午餐会、教学沙龙等活动,分享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资源,推广课程思政建设先进经验和做法,全面形成广泛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氛围。编辑出版“讲述课程思政的故事”系列丛书。
(五)加大课程思政建设支持力度
1.在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教学成果奖等各类项目成果的支持奖励工作中,单独设立课程思政项目,加大对课程思政建设优秀成果的奖励力度。
2.持续开展课程思政“学科育人示范课程”建设项目。建设300门以上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实现示范课程在所有专业的全覆盖。
3.注重示范引领,评选一批课程思政建设典型学院、示范专业,选树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
(六)建立课程思政建设评价机制
1.发挥教学委员会、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成立课程思政建设专家组,研究制订科学多元的课程思政评价标准,指导学院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工作。
2.落实学院党政领导、教学管理干部、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听课制度,通过深入课堂及时了解课程思政落实情况并予以及时指导。
3.发挥教育教学督导委员会对课堂教学落实课程思政的督导作用,加强对课程大纲、教案和PPT的审核,将课程思政要求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各环节。
4.在“双一流”建设、院系教学绩效考核中,增加落实课程思政工作成效的考核评价。在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中,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和教学效果作为重要内容。
5.持续开展本科“课堂教学质量奖”“实践教学优秀团队”等奖励工作。改进评选奖励办法,强化课程育人导向,突出教学效果,将课程思政全面融入课堂和实践教学之中。
(七)提升课程思政研究水平
1.健全课程思政研究体系。成立吉林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各学科专业教学组织的作用,构建多层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体系。
2加强课程思政指导。组织编写针对不同学科的《学科门类课程思政教育基础》系列教材,为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进行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3.加强课程思政理论和实践研究。设立一批课程思政建设教学研究项目。支持教师积极申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课程思政类研究选题,加强课程思政建设重点、难点、前瞻性问题的研究。
四、工作保障
1.健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机制。在校党委领导下,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务处和研究生院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协同联动、学院和研究生培养单位落实推进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格局。
2.成立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研究重大政策。各单位依据学校实施方案,强化对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课程思政政策宣讲,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求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落实到每一门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和每一名教师。
3.统筹利用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等中央高校预算拨款和其他各类资源,支持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加大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投入力度。